半岛全站4月4日,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举行。300多名学员现场参加,还有900多名学员在线上参加,现场气氛隆重热烈半岛全站。
这只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着力办好继续教育,念好“融”字诀,以“三融合三提升”持续助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铁必须自身硬。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全校范围内探索结构布局合理、师资队伍精良、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梳理优化融合相关管理制度10余项,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继续教育工作能力和服务效能。
除了制度支撑,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还调整办学类型、优化专业设置、拓展办学市场、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机构职能融合,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继续教育工作“多点发力”。2023年,学校设立聊城开放大学的方案已列入上级主管部门议程,即将实现机构的升级“蝶变”。
“以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与社会培训机构融合。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山东省老年人手机应用师资培训,依托校内专业实训室和聊城市培训基地等校内优质培训平台,‘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智慧健康教育资源助力老年人传染病预防’‘老年人智慧出行’3门课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面向全国老年人群体进行重点推介。”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洪祥介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特点,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使教师能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将培训服务课时量和培训成效等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跨学科融合,实现团队式教学,各学科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整合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提升授课效果。
矗立于学校南校区西北角、总投资5.78亿元、建筑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的“聊城市智能(仿真)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基地面向“社区居民半岛全站、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融学历教育提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实习实训、生产经营为一体,将成为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成为聊城市继续教育提质升级的“新引擎”。
学校党委书记靳凤莲多次强调:“继续教育要在新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半岛全站。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半岛全站,推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开发与理论研究。深入参与社区教育实践,将思政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打造继续教育‘大思政’格局”。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山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依托聊城市社区服务指导中心,获批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思政教育基地。
学校定期开放校内图书馆、实训室、体育场等场馆半岛全站,面向广大城乡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服务,为老年教育活动注入文化动力。生命与健康科学馆自建成以来,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普及健康知识、倡导科学文明的健康教育活动200余次,参观者达4万余人。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用人需求,继续教育中心与医护等特色优势专业融合,在护理专业中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培养老年护理人才。整合护理系、医学系相关专业优势资源,组建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培养复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深入鸿福老年公寓等机构开展老年中医养生保健专题讲座,对聊城市各公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及乡办社区等单位的1300余名养老护理人员和养老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立聊城市老年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分校暨聊城市老年健康大学,科学布局医养健康专业的专班建设,围绕支撑聊城医养产业高水平发展、服务国内医养产业高端、打造大国工匠及金牌人才的根本目标,以全国首家老年健康大学为平台,打造促进老年健康的“聊职样板”。
学校与社区融合,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充分利用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东昌府区古楼街道湖北社区合作,共建聊城市首个社区党校,打造“红帆领航”宣讲品牌,服务社区党员群众;与阿尔卡迪亚社区建立帮包机制,对接社区开展培训,丰富学习内容和资源,推进孔繁森精神进社区,大大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徐龙海强调:“继续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融合学校专业优势和地域特色,推出一批优质课程品牌。目前,“传统民俗文化——春联”“饮食与口腔健康”等39门课程获评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中国茶艺”等3门课程获评山东省2022年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优质课程。学校作为优秀培训机构,16门优质微课、16名优秀讲师入选山东省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名单,两部优质培训教材、一个优质培训课件入选山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优”资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