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为杜绝问题食品,阳城质监局设置“六道防线”,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立体监管体系,在全县490多个村和80多个种类食品生产企业确定监管员,与食品企业逐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产品从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到设计、生产、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明确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目前全县80余个规模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行有标生产,120个小食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卫生指标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件大事。阳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半岛全站,建立了“六道防线”,基本遏制了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加工,收到明显成效。
阳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对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力度,设立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体系,并逐级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县里成立食品监管领导组,主要负责全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依法组织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全县18个乡(镇)设立食品监管办公室,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普查建档,组织人员排查食品质量隐患,及时向县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领导组报告,并协助有关执法部门对违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查处;村一级实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管理。在490多个村和80多个种类食品生产企业确定了监管员,不定期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巡查,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食品违规情况及时上报,协助有关执法部门对违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查处。
阳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把全县18个乡镇划分为两个大片半岛全站,由两个股室负责片内所有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和打假工作。这两个股室又把两大片细分为12个责任区,落实到个人头上。每个人都要具体掌握辖区企业底数,分类指导企业质量管理活动,调查并查处违法行为,承担具体的整治任务。互相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对自身难以解决的跨地区案件、大要案和区域性问题提出整治意见并及时报告,协调解决企业有关质监方面的问题。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打防结合、打扶结合、打帮结合的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监管,阳城县质监局与全县食品企业逐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户户落实食品生产质量半岛全站。他们要求每家企业都严格按照备案后的有效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决不无标或随意降低标准;保证决不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毒、有害物以及被有害物污染的原料、非实用性原辅材料和添加剂;保证决不销售过期、霉烂、变质、掺杂掺假的食品,决不冒用他人商标和厂名、厂址;保证严格按照限定范围销售,决不超出限定区域销售;自觉接受县、乡两级监管员的日常检查、定期抽检和监督检验。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向社会公告。消费者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后,可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对产品从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到设计、生产、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明确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在调查中该局发现,许多有问题的小食品就是没有生产标准或没有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规定进行生产。因此,对于虽然没有生产标准,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豆腐、豆芽、阳城烧肝、卤肉、粉条等小食品的家庭作坊,他们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卫生指标,并进行备案。同时半岛全站,他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逐步制定了企业标准,完善了小食品标准体系。目前全县80余个规模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行有标生产,120个小食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卫生指标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他们制定的泡麦面蒸馍两个企业标准也已开始实行。
为了提高监管质量,该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投资10多万元对实验室进行强化改造,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根据企业分类,合理确定检验周期。对获得省以上名牌和国家免检的产品免于检验;对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放宽抽检周期,减少抽检频次;对产品风险大,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和小作坊严加抽检,缩短周期,加大频次;对于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小食品方面的检测大开“绿灯”,实行免费检测。通过加大抽查力度,及时、准确掌握情况,载入企业质量档案,提高监管的针对性、目标性和有效性,为更科学、规范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阳城县质量技监局集中时间、组织力量进行了食品专项摸底调查,摸清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规模、性质半岛全站、设备状况、检测能力、产品状况、人员素质、环境条件、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一一登记造册,着手研制开发相关软件,建立起电子档案,鼠标轻轻一点,企业情况一目了然。同时与省市联网,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2个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电子档案,初步形成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状况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