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食品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也表明: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13%)仅次于居首位的遗传因素(15%),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
食品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饮食者半岛全站,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也表明: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13%)仅次于居首位的遗传因素(15%),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不断快速发展的食品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食品种类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全面均衡,不仅带来了食品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品质的提高。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了食品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大力推进了先进科学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更健康的食物,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全球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凸显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食品数量、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这已关系到人类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半岛全站,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食品贸易、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因此食品科学任重而道远,仍将不断上下求索来应对所有的挑战。
为进一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在成功召开前九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两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及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藉《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创刊六周年之际,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举办“第三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继续得到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及多位国际食品领域著名SCI期刊主编的大力支持。研讨会将就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营养学、食品免疫学、食品功能成分与活性评价、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等食品科学及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半岛全站、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2天,定于2017年8月5日至6日,地点:中国吉林长春。会前在北京组织“第七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
审核通过的参会代表论文将优先在《食品科学》《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四本杂志正刊上发表,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并踊跃投稿、展览展示。
Gerard Downey教授: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
Robert G (Bob) Gilbert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昆士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
李树君教授: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
饶平凡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前副校长
王进崑教授:国际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会理事长、际生命科学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前校长
朱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
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半岛全站、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王凤成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主席、河南工业大学国际粮食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潘忠礼教授:华美食品学会(CAFS)主席、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局西部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
孙大文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前主席半岛全站、《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总编、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
《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副主编、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
Fereidoon Shahidi 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会主要创始人、《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杂志主编、《Food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
孙璐西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杂志主编、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
赵 燕女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食品杂志社执行社长、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所长
熊幼翎教授: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学院动物和食品科学系科研部主任、《Journal of Food Science》杂志科学主编、
Louise Wicker教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吞鲁日分校农业研究中心营养与食品科学学院主任、
Klaus W. Lange教授:国际运动与营养学会主席、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实验心理学系主任、
李士明教授: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百人计划教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访问教授、《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
IL KIM教授: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化学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韩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Brain Korea (BK) 21 PLUS)”高等化学工艺研究中心主任
吴建平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农业、食品与营养科学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
Dominic W. S. Wong教授: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西部地区研究中心
陈 峰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教授、《Food & Function》杂志副主编
庞广昌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海洋食品与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
王应宽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主编
俞伟祖教授:中粮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酶、脂类、核酸、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等生化与代谢研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研究。
包括食品微生物生理与遗传、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等基础研究。
包括分子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生物活性物的成分及其功能评价、细胞因子、食物过敏、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基础研究。
包括食品中风险化合物、重金属等安全检测和毒理学评价,食源性疾病理论研究等。
展位:8000元人民币/个(展位一个、会议资料2份、精美礼品2份、会议期间提供2人餐票、大会招待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