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为了防止这些事件再次发生,国家也出台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应运着这样的局势,许多学者开始对食品安全这一话题进行研究。这一话题的研究也就必然会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因此教育被指证为嫌疑人之一。所以本文就小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做出了阐释。
我们在调查500名小学生当中,有的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概念的概念较模糊,极少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并不重要。甚至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相关概念,比如只有54.46%的家长知道“QS”的概念,有10.89%认为食品与健康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也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容易受到是问题食品的侵害。
在调查中显示,当问及一般去哪里购买食品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超市,有6.7%的同学选择去小卖部,还有0.84%的同学选择去路边摊购买小吃。也就是说100人当中就有6.7人会选择去小卖部购买食品,还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会去路边摊购买食物。而那些选择去路边摊和小卖部的小学生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购买地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问及选购过程中,你会首先注意哪方面的信息和选择哪类食品时,他们的回答都很专业,66.67%的同学都会选择绿色食品,然而事实是他们眼中的“绿色”就是颜色。只有极其少部分的同学会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他们在选购时,有82.18%的小学生选择了首先注意“三期”,但事实上,小学生基本都是挑自己喜欢的零食,根本不会看“三期”,甚至有的同学都不会看这些信息。
问卷中提及如果遇到问题食品怎么办时,有40.67%的小学生选择自认倒霉,直接丢掉,也有一部分学生(21.80%)会去找店主换另外一份,但1.05%的同学会选择继续食用,还有39.29%的同学会到有关部门去反映这件事。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小学生对于问题食品时是无奈的、束手无策的,只能自认倒霉。
2.1.1针对性不强我国食品安全教育还是保持原来的道路,主要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以及相关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多为老师讲解,而且宣传资料多为文字资料,或者只是口头讲诉。一般图文并茂的、浅显易懂的材料比较少,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老师讲解的知识也是不分年龄段的,所以时常有小朋友不理解的现象。
2.1.2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近年来,问题食品事件多次发生,不管是“三鹿奶粉”还是“地沟油”,这一件一件的食品安全隐患都直戳我们的脊梁,让我们对食品心生畏惧。所以我们的社会不得不提高防范意识,当然我们的学校也紧密联系社会时政,开展了食品安全的教育。就目前来看,重庆地区大多数学校并未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把这些内容掺杂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或者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因此大多老师都是经验之谈,并非专业的老师,对食品安全知识并不是那么擅长。所以也就导致他们讲得较少甚至不讲的情况。
2.2.1家长自身的能力有限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文化模式对个体的影响便成为个体以后接受教育的基础。有调查显示,在对孩子食品消费的行为方面,发现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和孩子讨论零食利弊话题的频率不同,教育孩子如何选择安全零食的频率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频率越高,但是总体频率不高。我们调查的304份问卷中,只有49名家长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占了28%左右。所以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可能在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方面比较欠缺。
2.2.2教育频率家长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孩子谈论食品的利弊,教孩子如何选择安全食品,教他们面对问题视频后如何维权等等。但有的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缺乏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有的家长比较有心,专门讲解,而且还找来一些相关图像资料。但据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频率不高。
2.3.1缺乏专门的食品安全教育机构李书国认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普及教育是塔基,创新型研究人才教育是塔尖,形成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但在我国消费者缺乏了解相应的渠道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前也有大量的部门都开展了相关活动,花费了财力、物力、精力,但效果甚微,这种分散作战的教育效果
2.3.2食品安全教育纸上谈兵近几年,问题食品一次又一次的拉响警报,大多数的人员开始为食品安全开始担忧,人们也开始将食品安全这一话题提到饭桌上,使其成为热门话题,加之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也表示了政府一方的决心。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然而在人们的口中,往往谈论的是“三聚氰胺毒奶粉”、“僵尸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食品事件,也在谈论产生这些事件的原因,还有抨击食品安全有关部门的无能与腐败。但是很少有人谈论如何防止问题食品的再度发生,更少的人会想到食品安全教育这一重大问题。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使人们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从而提升消费者对食品问题的辨析能力,也能够监督完善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促使食品安全稳定健康的发展。总体来说,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研究相对较少。国民并未将纲要落实到行动上,还处于纸上谈兵或者流于形式化。
3.1.1开设专门的食品安全选修课在2001年,食品安全专业在我国首次开设,但对象是高校的学生。而作为小学生,缺乏这样一门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发地方课程。比如涪陵盛产榨菜,当地学校就可以以榨菜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了解榨菜种植过程,与当地榨菜生产商联系,参与制造榨菜过程,以及后续的包装等过程,学生参与整个种植、生产、包装等过程,了解相关程序相关食品安全知识。
3.1.2经常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活动,第一开展“食品安全月”,这段时间期间利用宣传栏、电视、广播、黑板报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比如如何购买零食,如何鉴别实物的好坏,以及宣传相关条例,比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等;第二开展“最爱厨房”,每周有一次课时间专供学生自己做饭,学生自己从家里带食物,由老师负责教如何做,如何鉴定食物的生熟等等;第三“食品安全我知道”的竞答游戏,在游戏中普及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态度和正确行为;第四举办“专家支招”讲座半岛全站,学校请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专家,讲解简单的基础的食品相关知识。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小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对基础的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正确购买食品和鉴定食品的好坏并知道如何维权。
3.1.3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两个生活世界。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独特影响,还需要实现这两个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协调。同样的在食品安全方面,家长和学校也需要紧密合作。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有关食品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也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另外在学校老师教授的食品安全知识也可以传到家长群里,与家长全面互动,努力提高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这样家长也能正确的教育食品安全知识。
3.2.1拓展知识面家长的知识面和知识水平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不注意知识的影响,而当代孩子知识面广,求知欲强,促使大人必须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引导孩子。家长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有效的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问题。家长提高知识面的方法主要是自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权威文章,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常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增加食品安全知识。
3.2.2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多交流食品安全知识,比如经常提醒孩子怎样购买食品,经常带孩子去正规场所购买食品,教孩子如何鉴别食物好坏,一起看食品食品,也开展一些列的亲子游戏,比如卡片游戏,竞答游戏。
3.3.1社区集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社区是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不仅仅只是关注居民的生活,还应该承担起宣传的职责,为居民集中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播放有关食品的视频,由社区的宣传人员学习深层次的食品安全知识,为大家讲解。
3.3.2落实政策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出台,被誉为“史上最严法律”,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家首次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再次提升。国家从法律和战略角度为我们引航,重庆市也在2016年1月20日召开了“食品安全,法制与科技同行”的论坛。既然国家在努力,市区县在努力,我们也应该努力,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实施战略,落实政策。商家在生产上严格依照国家标准选取安全的原材料,安全投放辅助剂,改善生产环境。销售商不违规作假,从正规商家进货。消费者正确选取安全食品,对于不法商家要举报,有关部们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整治不合格厂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只要这些环节上的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不谋取私利,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投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消费者也能积极举报,正确维权,那么食品质量也能得到提高,我们就不那么容易暴露于问题食品中。
[1]付苗苗,牛桂芬.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4,3(13).
[2]谭小春.父母文化程度及地位对儿童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1.
[3]周敏,漆光紫.百色市右江区城区小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6).
[4]李书国,李雪梅.食品安全之内涵及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J].食品与药品,2005,17(12A).
[5]郭雨,叶良军.我国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1(29).
[6]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12(29).
[7]王德忠.浅谈家长对孩子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培养[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
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团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对社会有较强的影响力,食品卫生安全与之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3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现况,分析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设计经查阅文献、预调查后修改完善形成。问卷以选择题形式为主,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食品安全知识等问题,其中:准备食物前安全知识6题;加工食物相关安全知识6题。
1.3 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讲解,然后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轨质控录入数据,应用SAS 9.1.3(SAS Institute, Cary, N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P
2.1 一般情况分析: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问卷350份, 其中有效问卷332份, 有效率为94.86%。受调查学生年龄范围17-22岁,其中:男生143人,占43.07%,女生189人,占56.93%.
2.2 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由表1可见,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是家庭和朋友,占37.05%,其次是大众媒体和因特网,分别占20.48%和19.58%。
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知识水平较高,接收能力强。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对准备食物前安全知识、加工食物安全知识方面的知晓率较低。
3.1 加强大学生准备食物前相关安全知识教育 调查发现有59.04%认为接触脸部、衣服后需要洗手、51.20%认为患有腹泻发烧的人不能准备食物。但是只有40.06%的人了解清洗餐具的方法、41.87%的人认为流动的水是清洗蔬菜和水果的最佳方式、49.40%的人认为手背上有伤口不能准备食物、48.80%的人意识到使用切菜板切过生肉和生鱼之后,需要更换或者清洗、由此可见,大学生由于在校求学,对准备食物前相关安全知识欠缺,需加强此方面的宣传教育。
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对树立市民稳固的食品安全意识、解决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卫生有着重要意义。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选择陕西省商洛市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在走访企业、深入基层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后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点有较大差别,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是十分重要的。此次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食品安全科普需求,以期为有效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提供依据。
随机选取丹凤、商州、洛南市民共50人。所有市民对调查均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暑期实践小分队向接受调查的市民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式等,以取得其支持和合作。问卷不记名,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对于所购买的食品,不同年龄段最为关注的均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相关检疫证次之。如图1所示,10~29岁的人会关注外观,而其他年龄段则关注较少;对于价格的关注度除30~39岁的人极少关注外,其他年龄段都会关注,尤以10~19岁的关注最多。
在对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评估这个问题中,认为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较强的有2/3,而且有明显的随年龄增长所占比例增加的趋势,其数据为41.67%~100.00%。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由图3可知,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是知道却不了解,但是在30~39岁和50岁及以上有个别人表示非常了解,同时也在40岁及以上有人表示完全不知道,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会了解得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中老年人完全不了解,这不仅说明他们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陌生,也表明了食品法律的普及盲区,所以应该在中老年人群中加大食品安全法律的宣传,给予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
当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所有年龄段的人的处理方式都略偏消极,或是奉劝新朋好友不再购买或是自认倒霉,都是从自身方面来解决,而非投诉、赔偿等主动积极的做法。
由图4可知,不同年龄的人其积极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10~39岁倾向于与商家协商要求赔偿,此外有32%的人表示会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这说明有少部分人拒绝自认倒霉,会用多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满。
由图5可知,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较为关注营养搭配,30~39岁的人是最为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最不关注品质鉴别,该年龄段的人一般有父母和孩子,他们更多地决定家庭饮食,所以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更为关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品质鉴别能力。同样值得关注的是,50岁以上的人们的需求集中在营养搭配与品质鉴别上,对于转基因食品、食品舆论等几乎不关注。这也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关注点的不同。
不同年龄段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影响,不管是面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态度,还是期待宣传员着重讲解的知识都反映出一定差别,而大多数消费者给出的改善措施集中在加大处罚力度与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这很好地反映了大众的态度,要内外一起抓,自身能力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得加强。
10~19岁的人还认为要对食品从业者加强教育,而50岁以上的人则忽略了该点。这表明在中小学生的认知中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宣传活动,指导开展宣传周活动。明确了具体实施人员,为开展好此次宣传周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围绕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按照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宣传展台、宣传小册等活动,进行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居民群众的关注,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
6月19日咸安区国贸门前广场,咸安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粮食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区林业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和食品相关企业等相关成员单位举行宣传咨询活动,以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咨询服务群众3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却不能让人满意,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连续不断:火腿在泡制过程中使用敌敌畏,劣质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儿死亡,水产品中存在甲醛,银耳用二氧化硫漂白,亚硝酸钠、苏丹红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中毒、毒大米、蔬菜中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今年白酒中的塑化剂
超标等问题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民以食为天”变成了“民以食为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在我国的中小学生课程中没有开设专门的消费者教育课,只在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中有少量消费知识的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同时食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可见,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目前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合成材料》这一节里,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喜欢喝珍珠奶茶,那么在喝珍珠奶茶时,同学们将吃下什么物质,知道吗?然后向学生解释,其实,珍珠奶茶中,既没有奶,也没有茶,更没有珍珠。浓郁的奶香来自于奶精,奶精使奶茶变得香浓源自于奶精中一种名为“植脂末”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含有砷、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患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幼儿更会变得智力低下。弹性十足的“珍珠”是在木薯淀粉中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塑料,所以,大家吃“珍珠”就等于在吃塑料。讲到这里,学生已经很想了解塑料到底是什么物质了,然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讲课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中,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既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态度,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化学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能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素养,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而高中化学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食品安全的素材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好教材,选择恰当的课例就是要将食品安全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所选择的课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实际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学习情境,来渗透食品安全教育。例如,在讲述“食品添加剂”时,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功能,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形形的添加剂,本来这是国家许可的,但是部分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生产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介绍生活中曝光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生产者:(1)用硫磺熏制生姜、银耳、胡萝卜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2)用烧碱、双氧水、甲醛、吊白粉泡制海参、鲍鱼等水产品。(3)黑心豆腐窝点内苍蝇乱飞,到处是污水,有的豆腐中加入了国家禁用的四环素作防腐剂。(4)大量使用增白剂制作馒头,外观虽好看,长期食用极易使人体致畸、致癌。(5)病死的猪肉肉色发紫;凉皮、凉粉等食物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等。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触目惊心,学生明显地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将食品化学知识与教材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适当巧妙地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从事件存在的问题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例如,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致死多人,在讲述“常用消毒剂”的知识时,可介绍SARS事件中使用的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在“甲醛”的教学中以此为教学背景,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为什么会有毒?”“我们将会怎么办?”让学生带着诸多疑问,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上查询、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是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外实验也是常用的有效手段,如进行“食盐中碘含量”的检测,“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陈化粮(含黄曲霉毒素)的鉴别等,使学生了解食品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鉴别常见食品的正确方法。在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展“食话实说”专题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运用化学视角分析生活中出现的毒大米、毒火腿、毒香肠、毒药品、毒酒、毒肉、毒奶粉、毒包装等蕴含的化学知识,在讨论中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做出评价和感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有毒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为自己的食物系好“安全带”。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与少数食品企业利欲熏心不无关系,面对金钱和诚信,他们只重私利,信用缺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关爱生命的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教研活动,依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从研究物质的性质出发,使学生了解各类物质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减少危害造成损失的方法措施等,与日常中学化学教学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化学学科特色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如在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中,编制“常见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常见水源污染及其预防”等专题教育,“路边摊小吃对中学生的影响”介绍路边摊小吃的制作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卫生状况等,让学生关注饮食卫生与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重点在渗透,关键在方法,教师要不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将生活中“活”的资料与课本中食品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和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郑丰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12):74-75.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三聚氰胺牛奶、假鸡蛋、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这些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1-2],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食品安全,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半岛全站,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打击无良企业,食品监管部门责无旁贷。但做好这件工作仅靠食品监管部门还远远不够,广大消费者是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应该积极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来。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以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为核心,其主要目标是为消费者服务,不仅要为消费者供应充足、优质、稳定的食物,制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还要为消费者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服务,使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3]。因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责无旁贷。只有广泛的消费者参与,才能产生普遍的接受、认可,而且由于消费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消费者的参与过程使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顺畅[4]。为了进一步掌握天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切程度和参与程度,课题组开展此项调查,并提出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的建议。
基于可操作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市消费者为调查样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面谈的调查方式。调查地点选自市内六区的部分超市、街道、居民区和自由市场。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达到99.7%。
问卷涉及消费者个人特征,如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及家庭月收入,这些基本信息对调研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5]。被调查消费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大学及以上占到60.2%,年龄以30岁以下为多,占全部被访者的37.7%。如表1所示。
问卷中还设计了消费者购买食品行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以及遇见问题食品时的处理方式。
消费者对天津市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持否定态度的即认为“十分不安”和“感到不安”的占59.8%,持肯定态度的即对食品安全比较放心和十分放心的占40.2%。
被访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担心食品中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问题,食品是否为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加工环境的安全性。食品中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材料和微生物含量不被重视,担心的人数均不到一半。
被访者购买食品时,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主要依据为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牌知名度及购买场所。
大多数消费者去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品,光顾食品便利店、连锁店和路边小摊次数较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程度较低。63.3%的消费者只是听说过《食品安全法》,但具体内容不了解,29.6%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食品安全法》,而对《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日期非常清楚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1%。
近期食品添加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食品安全法》中,有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那么消费者对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有28.7%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65.7%的消费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更具体的内容,仅有6.6%的消费者对此十分了解。
《食品安全法》中还规定,当消费者买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时,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消费者对此项规定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有37%的人不知道,54%的人听说过,仅9%的人很清楚这项规定。
受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国家在2008年取消了食品类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在此次调查的消费者中,几乎一半的被访者不知道食品类企业国家免检产品政策已经被取消。
食品认证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最高目的,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本报告调查了天津消费者对QS质量安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HACCP、ISO9000、ISO14000食品认证标志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上述食品认证标志,具体的认证标准及要求并不清楚。消费者对HACCP的认知度最低,70.4%的被访者不知道该认证体系(见表5)。
天津消费者参与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非常高。被调查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有保留购物小票习惯的人占到54.3%;平时比较关注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占到88%;如果购物时看到变质或过期不合格食品在出售,66.4%的人会主动提醒商家;71.6%的人愿意当1 d的食品义务监督员。但是,大部分人未参加过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日常生活中遇见问题食品更是常态。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5%的消费者遇到过问题食品。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处理方式较为一致,大部分人直接找商家退换,比例占到66.4%,自认倒霉的消费者占25.3%,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消费者占6.8%,提出民事赔偿诉讼的消费者占0.9%,向媒体反映的消费者占0.6%(见表6)。
在与商家交涉要求退换过程中,58.3%的消费者表示会要求支付赔偿金。向有关部门投诉的结果基本上是“有人接待,之后没有答复”的状态,占被调查消费者的比例为45.7%。28.7%的消费者投诉没人理,仅有7.1%的消费者投诉后获得赔偿。
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去投诉时,76.2%的消费者回答“投诉太麻烦”,17.6%的消费者不知道找谁投诉,6.2%的消费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
(1)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6]。食物安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上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费者只有珍视自己的食品安全投票权,把钱投给那些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企业而从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自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那些为提供安全食品而付出额外代价的食品生产者和企业才能得到补偿,才能够有激励继续维护食品安全。因此,发动广大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权利,提高自身的警惕和独立判断能力,用拒买、举报等行为筑起食品安全的屏障,形成打击问题食品的合力机制。
(2)开展有关的教育与宣传,引导食物安全消费。对消费者进行食物安全知识宣传,使他们掌握食物安全知识,能够在食物购买、消费过程中做出理性选择。市、县两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新闻媒体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物安全事件及时宣传报道。教育部门也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针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项目,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开展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咨询活动,特别是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能心中有法不慌,维权依法不乱,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打击问题食品。
(3)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形成消费者监督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7-9]。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到食品安全信息。为了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公之于众,需要有关部门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以及便利店设立食品安全信息警示牌,向公众披露检测出的问题食品[10]。通过与媒体合作,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时检测信息和相关预警信息,披露违法企业等。此外,还可号召广大市民义务当食品安全监督员,在全市各个社区都安排几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网。据此次调查,有71.6%的消费者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4)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遇到问题食品时,选择与经营者交涉或者自认倒霉,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投诉,投诉后无人受理。为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放心程度,应该畅通食品安全各种渠道。在全市街道、社区、大型超市、商场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站和联络站,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11]。利用电话、互联网等途径,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设立专门处理食品申诉举报工作组,及时受理并快速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同时,利用居民区的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投诉渠道和方式,提高人们对各种投诉渠道的知晓水平。
[1] 张晓勇,李刚.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1.
[2] 王海英,何海波,石晓峰,等.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障食品消费安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4-25.
[3] 信丽媛.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 张璇,杨杨.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转型选择研究――基于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0(5):78-80.
[5] 吴维成,黄博.成都市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7(1):98-102.
[6] 贾宝红,陆文龙.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5,(2):58-61.
[8] 王瑞懂,王景旭,周未.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2):44-48.
依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目前,国内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日益增多,从食品的原材料、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食源性疾病引起的中毒以致死亡事件频繁出现。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他们周围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国内针对不同省市及地区的大学生KA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不足,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欠缺,难以很好地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防。本文将从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的现况加以剖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1.1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现状 宋阳等[1]对成都市两所大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全面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体现更为明显,普遍存在不妥的膳食行为,但是却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学习较多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叶蔚云等[2]对广州市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较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饮食认知水平,有意愿接受更多的知识,纠正不妥的饮食行为。赵建刚等[3]在兰州市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该市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现况不尽人意,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增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国内很多研究人员都针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进行调查,调查方式虽有不同,但结果都表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4-14]。很多学生有意愿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但是缺乏强烈的维权意识,仍然存有大量对健康有害的习惯,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2 大学生食品安全态度现状 黄晓等[15]以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表明他们对食品与健康的有关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金文进等[16]对天水市大学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大量学生表示愿意多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希望学校能定期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宋阳等[1]发觉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其他专业类学生有意愿主动地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可以引导自己饮食行为的形成,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1.3 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现状 翟艳丽等[17]对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高,有58.3%的大学生在购买到不安全食品时会选择不追究的方式,并且很少人在购买商品时会关注食品标签。左群等[18]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KAP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薄弱,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大多数采取忍受的态度,而不是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刘晓婷等[19]对某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食品卫生的意识薄弱,存在不良的行为。
2.1 大学院校中存在的教育局限 很多的大学院校开设食品专业课程少,尽管有些学校会开设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公共选修课程,但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不是很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高校大多是在食堂张贴一些饮食安全知识,很少有集中性的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校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舆论、医学类课程和食品专业类课程中讲授的相关知识,少部分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政府的有关部门及学校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相对落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大多数选择的是自认倒霉的态度,这也与高校相关法律教育力度不强有很大关系。有些院校的专业课涵盖了食品安全中相关内容,因而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比率就会高于没有学习过有关课程的在校学生。
2.2 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普及方式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大量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在校大学生,并针对在校大学生做了很多的食品安全KAP的问卷调查,使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拥有了科学根据。由于食源性疾病案例在高校不胜枚举,因此高校也广泛举办校园内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却有很多只侧重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没有完全包含食品安全诸多方面。比如说,欠缺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未举办如何在食品安全方面自我保护问题深入讲解活动等,并且在校生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获得学分、通过考试为重要目标,未能端正对于食品安全应该具有的严肃态度,不能实现食品安全有关内容及信息的宣传教育目标。
2.3 国家政策不够全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政策不够周全,未能进行食品安全分段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存有诸多市场监督管理缺失及不到位的情况。2015年颁布的最新装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政府、企业及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计划,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设的能力,使食品安全工作具有必要保证基础。2008年9月半岛全站,中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其原因是某集团为了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添加俗称蛋白精的三聚氰胺,致使饮用该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幼儿患有肾结石的疾病。2011年3月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河南某集团火腿肠中查出‘瘦肉精’。2012年,媒体报道出我国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地沟油事件,揭露了惊天秘密:曾在连续一年半的时间内,某企业购进1.45亿元地沟油用来加工7-ACA,使问题产品已遍及医药市场。最近几年连续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足可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种严峻的程度。这均可体现社会中有些食品加工公司没有认真遵循有关政策法令、职业道德,使产出有害产品流进市场,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带来更大有害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食品安全受到居民的V泛关注,已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很快,对此类热点问题也有很高的关注程度,但由于在校学生对食品方面认识还存在一定缺陷,对有关传言是非判断还存在不足,容易产生误区和错误的认识。同时,还存在有些媒体为了造成社会效应、提升点击量及知名度,对于未经过专业权威验证的食品问题大肆宣传;或是由于相关企业的威胁,不能公开准确报道真实情况,使之有可乘之机,不顾其产生的安全隐患和产生社会危害,导致食品问题加大,最终导致居民信任危机。
3.1 完善大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并将该教育纳入教学目标计划。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载体,利用自媒体网络、校报、杂志、校内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加大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力度,增强大学生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等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对于食品专业学生,可采用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赛、考试、现场事故处理和开设食品研究课题等各种学习方法,并开设食品相关课程。大部分调查研究发现电视媒体传播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是大学生获取的主要方式,该现象表明此后高校应合理加大使用这两种重要的传播媒体传播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努力,在校学生可以在更多情况下,更准确及时地获得到食品方面的信息,同时有能力辨别食品有关信息的线 加强社会食品安全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更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建立及完善食品行业标准,大力推广范围和力度,加大行业监督管理的力度。社会应提供多方面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加强有关生产销售企业及制造商的行业自我规范并且加大社会媒体的监督力量,多角度多渠道反映问题,杜绝相关行业信息不良的传递链。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对校园内外商品生产以及销售场所中所有人员的食品法律和制度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及时落到实处。加强对违法行为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犯罪分子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小食品厂、小作坊以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小摊贩、游击队的状况,当地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性的统一管理,确保其出售的商品符合有关卫生标准。高校的食堂是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用餐场所,高校应该对食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例如,豆芽没有煮熟会引起食用人群中毒;豆浆应该要用煮熟的大豆,以破坏其中所含的毒素,以防止大学生食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发芽的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的含量很高,食用少量也会导致食物中毒等一些常见的饮食问题。
3.3 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预防机制 为了更好解决食品安全健康行为问题,还需要政府相关职能机构的共同努力合作,并与公共媒体及时配合,相关安全宣传行动成为食品安全常态机制[20]。HACCP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应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并于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它和CMP监管体系是国际认可的技术体系。HACCP体系主要以预防为基础,是制止食源性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CMP监管体系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当前行业认可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体系。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HACCP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体系,同时与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协同作用,可用来监控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和有关人员的行为。同时,应当联合政府监管机构、相关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校内安全机构、相关专业学者以及高校学生,建立大学生保障委员会,建立校园食品安全HACCP和CMP监督管理体系,并按时机制进行工作评价。由政府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和学校各自推举一位食品安全责任人,共同管理委员会协调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定校内发生的食品问题预防方案及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对应措施,并根据相应时期易发的食源性疾病和校内外存在的食品风险进行阶段性应急方案的演习,以提高在校学生对于食品教育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经济发展伴随着我国居民膳食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在我国居民中,营养不良现象与营养过剩现象同在,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为此,开展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宣教,减少慢性病就很有必要了。大学生是我国居民中的特殊的群体,有关他们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不单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饮食健康,且与其将来接触的人息息相关。虽然大学生对于关于食品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在食品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仍需接受有关的宣传。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保持着积极主动的了解态度,但在其遇到问题食品时,维权意识较差是大多数大学生共有的,同样提醒学校和社会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对有关企业的监督,完善食品问题的应急管理控制体系制度,创建有关食品的保障委员会,加强并拓展与学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交流,共同打造食品安全问题的防御体制系统。从多方面对大学生以及校内校外从事食品产品生产有关人员采取针对大学生膳食特有的创新性教育学习,加强对食品相关知识宣讲,纠正大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理念,养成积极、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全方位纠正和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践较缺乏,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单独开设普及食品安全教育知识相关的一些实践,这就对高校提出了加强相关投入要求,合理把握课堂及课余时间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展开一些讲座等活动。因此,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宣传教育活动,如鼓励其他专业学生选修“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有关课程;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关于政治、经济、学生心理、饮食文化习俗等其他条件的环境,对应相应情况采取有各自特点的宣传活动,纠正不正确认识和观念,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使在校大学生成长为拥有健康以及具有较高的食品安全意识的优秀人才。
[1]宋阳,张然,张立实,等.成都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02-306.
[2]叶蔚云,高永清,尹章汉,等.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7-848.
[3]赵建刚,胡云霞,靳素琴.兰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93-94.
[4]田粟,赵丽娟,孙磊,等.石家庄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5(5):543-545.
[5]徐上知,张东星,马丹,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0):1512-1514.
[6]赵海峰,王慧芬,温凯婷,等.山西省不同学科类型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0):736-742.
[7]刘小华,占华剑,李舒梅,等.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01-1902.
[8]梁洁,向志锐,刘燕文.广东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18-219.
[9]余慧琳,张伟,韩霜.商丘职院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8):79-81.
[10]陈麒,周令.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干预[J].医学探索,2013,11:242-243.
[11]张国富,梁海燕,卜勇军,等.新乡市2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比较研究[J].中国校医,2014,28(2):84-86.
[12]曾芳,孙振球,许林勇,等.西部两县低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2):131-135.
[13]李惠,吴,张爱超,等.某大学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3):70-72.
[14]陈子慧,卢玲玲,李世聪,等.广州市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4):66-71.
[15]黄晓,李晓东,贺莉萍,等.湖南省郴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55-157.
[16]金文进,张燎.天水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3,23(5):110-111.
[17]翟艳丽,张建斌,宋慧娟.山西省两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80-882.
[18]左群,王忆.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与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3(2):46-49.
西市街道办事处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种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充分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工作,我街食品市场秩序安全稳定,群众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街道重点工作来抓。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履行政府“抓手”职能,发挥部门间“桥梁”作用,积极介入,主动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形成全办上下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领导,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工作能顺利进行。办事处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导组,由办事处主任王其银担任主任。明确责任,监管有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准备工作。明确要求各社区切实履行职责,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为有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组织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2次,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部署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进一步净化我办食品市场,积极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五一”黄金周、“中高考”、 “中秋十一”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开展了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小摊小贩的专项整治活动,并积极开展对辖区食品市场、学校周边的儿童食品等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的排查,确保了食品市场安全稳定。
区政府明确要求各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确定一位负责人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同时,对全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部署,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创建食品药品安全街道工作方案》和《网格化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流程》。切实做到了有分工、有合作、有检查,强化了食药安全工作的领导。我们根据食药安全监管“首责管理、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由街道与社区签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各社区也相应落实专人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层层落实了食药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位、目标明确、任务落实。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8个社区食药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作用,主要负责对本辖区无证加工经营、乱设摊销售食品、无证食堂等情况的监管及家庭办小饭馆的信息采集、登记、指导等工作。做到每月一次上报信息,每季度一次工作例会,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报告,掌握动态情况,及时研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
宣传教育培训也是一种监管。制订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权、知情权,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一是利用好传统宣传阵地搞宣传,通过宣传栏、板报、标语、条幅、分发宣传单资料等多种形式,以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等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等“六进”活动。要求辖区每个小区要有一名食品药品安全互动协管员、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栏、一幅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画。二是利用新型媒体搞宣传。街道利用党建先锋平台,连载食品安全活动信息和食品安全知识,使更多群众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三是举办培训讲座搞宣传。在社区举办知识培训,发放关于食品安全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扩大宣传效果覆盖面。
1.1一般方法。承德市2014至2106年食品检验合格情况统计。食品抽样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进行样品批次抽样检查。按着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严格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采用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1.2人员培训和问卷调查。2014-2016年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采取年度培训制度,由食品药品监督稽查局组织每年举办承德市食品卫生监督员培训班1期,对监督员进行全面培训;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从业人员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时,利用视频资料、发放宣传手册,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手册,现场答题合格者发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方式进行培训;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调查问卷,对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和从业人进行问卷调查,35个选题,考评100分制,了解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知晓率。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3年间食品抽检样品合格情况。3年间承德市共抽检样品合计为5397份,合格率为91.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检验报告结果年底没有出来,出来时已经跨年度;有些不合格产品如果公告,对企业会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2.22014-2016年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培训效果。3年间食品监管员对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培训效果,经过培训的食品监督执法人员调查问卷得分合格率为98.0%,未培训人员合格率为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接受培训的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得分合格率78.8%,未接受培训的接受培训的合格率为12.0%,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1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建设。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检测的基础文件,而监管部门则是这一职能实现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加强人员、设施、经费的投入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3年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表明,食品达标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承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食品检验需求;食品安全检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检验机构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快速检验设施。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3.2加强宣传培训。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明,培训是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工作,要组织监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考核,培训考试成绩与人员奖惩挂钩;要采取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专业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食品生产企业的工作者、质量检查人员等进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使企业可以更好的掌握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准确理解以后可以有效使用。3.3加强食品监督抽检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半岛全站。准确适用标准,当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企业标准发生冲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选择适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判断这一食品是否合格。食品安全标准具有技术性法规的属性,是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和技术保障,将食品检验信息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可以节省资源,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海 辛明霞 赵丽霞 封燚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食品药品稽查局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营养科
[1]杜敏.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22-24.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意识不仅影响自身消费,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推动。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观和购买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未来社会食品消费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食品安全更应该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食品购买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的食堂,另一个是校外的小店以及流动摊贩。而现在高校后勤普遍实行“集团化”和“外包化”,导致了严重的垄断性和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情况给了无证无照的小摊小贩以可乘之机。如何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1.1 大学生食品购买的主要来源 ①学校食堂。学校食堂是在校大学生摄取食品的主要来源。食堂的食品安全情况相对较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食品原料来源可靠,厨房工作人员有健康证。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后勤目前普遍采取“集团化”和“外包化”,存在着严重的垄断性。这就造成了食堂在自身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高校食堂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目前有些食堂为了达到更好的盈利目的,采取了“零散包租制”,即将食堂分割成若干个零散区块,由不同的承包商进行承包,其承包后可根据学生口味设立特色小吃,如小笼包、煎饼、沙县小吃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品种和特色的需求,但是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涉及到多个承包商,对于食堂整体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就不能贯彻得很到位,出现一些学生关于其食品卫生安全的投诉和反映,而且学校也未能做出迅速的反馈和整改。②校外小吃店及流动摊贩。学校食堂的垄断性导致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下课高峰期,食堂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常会抱怨去晚了就吃不到饭菜,这就给学校外的小店和流动摊贩以可乘之机。这点可以在高校附近普遍存在的“小吃一条街”的繁华程度就能看的出来这些小吃店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这些店分流了一部分的学生,能提供学校食堂没有的花色和品种,尤其是流动摊贩,出售的都是一些特色小吃,烹调时间短,种类丰富,价格优惠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是它们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堪忧。小吃店虽然有营业执照,但是店主对于食品卫生的监管意识欠缺,对菜品原料采购、饭店人员的监管、饭店卫生管理等方面均容易出现漏洞。而流动摊贩暴露出的问题则更多,没有经营许可证,食品原料来源不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等,由于其流动性大,相应的政府监管也较为薄弱。
1.2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但对于食品安全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如何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如何选购正规安全的食品以及购买了不安全的食品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和维权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半岛全站。可以说大学生有很高的食品安全意识,但是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却少之又少。
2.1 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 学校食堂是大学生获得食品的主要来源,一旦出了问题,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差,因此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应从严从紧。食堂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若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能追根溯源环环追查到具体负责人和出问题环节;同时增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在食品采购、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注意各项卫生环节。
2.2 加强对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 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应定期对小吃店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对食品原料、加工、厨房和餐厅环境、从业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并在社会尤其是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让学生知晓其食品安全情况。对于无证经营的流动摊贩,可设法开辟出经营专区,并要求其在相关部门备案,经营时需悬挂备案经营执照,接受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
2.3 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和媒体,学校在食品安全宣传中地位并不突出,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播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的知识。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在学校宣传栏辟出一块专栏,每周介绍些食品安全的小知识以及目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宣传面广,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设立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官方微博,一来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通报食堂每天运行的情况,二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是监督员,遇到食堂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直接在微博上进行投诉和反映,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和解决,其影响力也是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有效约束。
食品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购买环境,需要通过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其健康的购买行为,有助于改进学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构建良好的社会食品安全环境。
[1]包敏.武汉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2011(5).